萬物有科學
隨著深潛器技術不斷發(fā)展,人們逐漸發(fā)現(xiàn),茫茫深海之中并非一片死寂,無數(shù)生物在這一片漆黑之處繁衍生息。
其中,生活在海面下大約8000米處的馬里亞納獅子魚,是目前人們發(fā)現(xiàn)的“最深的深海魚”。作為對比,人類潛水的深度一般都在10—20米以內(nèi),最極限的深度也不過300來米。要知道,在水下8000米處,靜水壓大約是800個大氣壓左右,差不多相當于一頭成年公牛站在你的指甲蓋上。要是沒有深潛器,人類是絕無可能到達這么深的地方的。
那么,深海魚類是如何承受住如此巨大的壓力呢?
抗壓從魚鰾的斷舍離開始
大家在游泳的時候可能有這樣一種體驗:當你潛入游泳池底部的時候,會覺得耳膜有一種壓迫感,甚至是有輕微的疼痛。這是因為耳膜外部的水壓明顯大于內(nèi)部的氣壓,導致耳膜受到一個向內(nèi)的壓力。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:隨著水深的增加,水壓會遠遠大于氣壓,導致周圍的水開始向內(nèi)擠壓充氣的物體。
而大部分的硬骨魚某種意義上就是一個充氣的物體,因為它們體內(nèi)有一個充氣的魚鰾。對于生活在淺海的硬骨魚類來說,魚鰾是它們非常重要的一個結構,可以幫助調整浮力,從而實現(xiàn)上浮或者下潛。但是對于深海魚來說,充滿氣的魚鰾無異于一個脆弱的氣球,外部巨大的水壓會毫無保留地擠壓、蹂躪這個“氣球”,直到它炸成碎片為止。因此,很多深海魚在進化的過程中舍棄了魚鰾這個危險的結構,轉而依靠某些脂類來提供浮力。
相比于淺海中的魚類,深海魚的骨骼和肌肉含量都比較少,而脂質和膠質則相對較多。此外,深海魚骨骼中軟骨的比例也遠高于淺海魚。對于深海魚來說,這都是為了適應深海生活所作出的必要的妥協(xié)。相比于骨骼和肌肉,脂質和膠質能更好地幫助魚類對抗巨大的壓力。
同時這樣的身體結構還有另外一個好處,較低比例的骨骼和肌肉能降低深海魚的能量消耗,而高比例的脂質則同時能夠儲存更多的能量,這對于身處營養(yǎng)貧瘠、氧氣稀薄的深海魚類來說是至關重要的。
深入細胞膜的強大抗壓能力
以上提到的并不是深海魚的全部本領。
要知道,靜水壓是無孔不入的,無論是宏觀結構還是微觀結構都會受到它的攻擊。
當我們把視線聚集到微觀世界就會發(fā)現(xiàn),高壓環(huán)境下,細胞膜的流動性會降低。簡單來說,在深海之中細胞的細胞膜會變得更硬,這絕非一件好事。細胞膜是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重要關口,細胞膜變硬會導致物質進出細胞更加困難。一旦細胞外的營養(yǎng)物質無法進入細胞,細胞內(nèi)產(chǎn)生的廢物難以運出細胞,生物將無法生存下去。
科學家發(fā)現(xiàn),相對于淺海魚來說,深海魚的細胞膜上有著更多的不飽和脂肪酸,這讓它們的細胞膜能在高壓環(huán)境下保持較高水平的流動性,提高物質運輸?shù)男省?/p>
高比例的不飽和脂肪酸能讓深海魚即使身處高壓環(huán)境仍然擁有柔軟的細胞膜,但如果一條深海魚被捕撈上岸,它的細胞結構就會隨之破壞,因為當它身處低壓環(huán)境中時,細胞膜的流動性就有些過強,細胞膜過軟,導致細胞很容易壞掉。
細胞膜并不是唯一受到高壓影響的物質,蛋白質也難以逃脫這無處不在的壓力。正常來說,受到高壓影響的蛋白質會發(fā)生結構的改變和功能的喪失,而蛋白質的正常工作對于生物的生存至關重要。
幸好對于這一點深海魚也有相應的應對策略。它們的某些蛋白質特定位點的氨基酸會被其他氨基酸所替換,提高其對壓力的抗性。此外,有些蛋白質中的化學鍵數(shù)目和種類也會發(fā)生一定變化。這種變化導致了蛋白質三級結構的改變,從而加強了蛋白質結構的剛性,也就提高了其對高壓環(huán)境的適應性。
也有研究發(fā)現(xiàn)深海魚體內(nèi)氧化三甲胺的含量遠高于淺海魚。氧化三甲胺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蛋白質穩(wěn)定劑,它能夠幫助變性的蛋白質恢復原來的結構,從而恢復其正常功能。深海魚體內(nèi)大量的氧化三甲胺能夠幫助它們細胞內(nèi)的蛋白質維持原有的結構和功能,從而保證細胞的活性。
關注【深圳科普】微信公眾號,在對話框:
回復【最新活動】,了解近期科普活動
回復【科普行】,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
回復【研學營】,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
回復【科普課堂】,了解最新科普課堂
回復【科普書籍】,了解最新科普書籍
回復【團體定制】,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
回復【科普基地】,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
回復【觀鳥知識】,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